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密西根大學之旅-OM肌肉能量技術篇 Muscle Energy Technique




在去年12月結束了第一次密西根大學骨病學派(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MSU OMC)Principle of Manual Medicine課程後。把過去針對骨病學的評估治療觀念與方法,重新做了一個系統性回顧,並且也更新了過去對骨病學在臨床上的處理方式。也進一步鋪陳了第二次的MSU之行,肌肉能量技術(Muscle Energy Technique, MET)學習之旅。



MET在臨床使用上早已行之有年。不僅實用、方便、安全而且效果顯著。在前去MSU之前,對於在學習MET抱持保守的心態。主因由於如此普遍使用且簡單的技術,是否真的有必要特地飛一趟MSU。畢竟時間、金錢、精神的消耗之大,審慎的評估相當有必要。但在去年上完Principle of Manual Medicine之後,逐漸從保守態度轉變成開放態度。


Principle of Manual Medicine課程中,MSU的老師們將MET使用的出神入化,並且每次的執行MET的背後都擁有精細且強大的評估診斷作為基礎,使每一次的治療都能將解決問題的命中率大幅提高,而非亂槍打鳥,更非單純的技術呈現。雖然在Principle of Manual Medicine中並未將MET的理論與技術作完整的詮釋,但已經略為翻轉我心中對於骨病學的治療概念與MET這項技術的應用。也引起我決定嘗試上看看MSU MET的興趣。而結果也著實令人感到充實與驚艷。


在今年終於完成第二次的MSU遠征。完成一連五天的MET課程,除了充實還是充實,而且也激發了更多的想法。
肌肉能量技術(MET)Fred. Mitchell所創。在過去被認為是一種生物力學徒手療法。但實際上它更是一種神經肌肉骨骼系統(Neuromusculaskeletal System)的手法治療技術。它不僅安全而且實用,針對解決軀體失能(Somatic Dysfunction)的問題如結構失衡(Structural imbalance)、活動受限(Rang of motion limitation)、不正常的排序(Malalignment)、組織緩解疼痛(Reduce pain)、循環促進(Circulation)
效果甚佳。

Somatic dysfunction diagnostic critaria
1.     Asymmetry of structure
2.     Asymmetry of motion
3.     Tissue texture abnormality

在臨床使用上它也不僅僅是一項治療技術,更準確的說是一門治療藝術(ART)。在MSU OMC帶來的原汁原味的MET課程中,完美呈現了評估診斷的精確重要性。透過生物力學觀點、靈巧的觸診與手法,評估出問題的所在,再邏輯式的條列問題處理順序,最後融入相對應的MET治療中。精準地將病人的問題,從上游至下游,有條不徐地依序解決,甚至透過精準的評估找出問題關鍵點,並針對重點進行相應的MET處理法,瞬間將問題解決大半。

A
Asymmetry structure
R
Range of motion
T
Tissue texture

欲做MET,必先找到Barrier。過去認知的MET就是將欲處理的關節帶到末端角度或緊繃的肌肉帶至延長狀態,感到角度有阻力後(Resist level 2),意即感受到Barrier,引導該動作下已被延長的肌肉做收縮,收縮35秒後放鬆,再將角度帶的更大,並重複施作。而Barrier的成因如下表(Restrictive Barrier)
在學習到OMC所帶來原汁原味的MET之後,這個看似簡單的觀念與作法,被完整的以高倍數放大鏡的方式,重新檢視與解析,並重新詮釋出這項技術更真實的面貌與觀點。

Restrictive Barrier
1.    Joint apposition
2.    Scar
3.    Edema
4.    Skin
5.    Ligament
6.    Muscle
˙long
˙short


OMCMET中並非將重點放在將MET用於放鬆緊繃的肌肉,使受限的關節活動度變大如此簡單。而是去精確地找出有哪些關節是受限的(Cervical, Thoracic, Rib, Lumbar, Ilium, Pubic, Sacrum, Sacrailium, Iliusacram, Hip…)、關節是打不開還是關不起來(ERS, FRS)、受限的方向(ERS R, ERS L, FRS R, FRSL)。做適當的擺位、再將角度帶至Barrier area方向(Resist level 1之前),配合呼吸,以適當的力量,請病人往正常方向動作(等長收縮),並維持等長收縮35秒後放鬆,再測試新的角度,感受Barrier的狀態後,再視情況執行一次上述方法,並重複大約35(依病人狀況調整)



OMCMET最大的特點在於,相當著重評估診斷,透過解剖與生物力學上的精確定位,準確地找出有問題的節段(Segmental)或位置(Location),在歸納有效率的處理順序進行介入。在技術執行上則是相當重視的個案的擺位、呼吸、手法、出力面向,針對不同狀況的問題採取相對應的處理方式。有別於以往一成不變的朝某特定方向做等長收縮,只為了活化特定的神經肌肉達到角度恢復、疼痛下降、結構關節復位等效益。

不同的MET觀點與用法

常見的MET觀點
OMCMET觀點
擺位
關節最大角度(R2)
因不同問題而異,通常在受限角度前(R1Barrier area)
肌肉收縮力量
呼吸
吐氣出力或閉氣出力
吸氣出力或吐氣出力
關鍵機制
活化Golgi Tendon Organ (GTO)放鬆緊繃肌肉,使角度增加、疼痛下降、姿勢結構回復、關節復位。
透過活化週邊組織含神經、肌肉、筋膜、本體感覺受器、關節囊內受器與活化組織循環狀態,去改善角度受限、姿勢結構回復、關節復位、疼痛下降、誘發肌肉力量、放鬆緊繃肌肉、促進循環等效益。
目的與重點
找出受限部位,針對局部受限與疼痛問題進行處理。
整體性的評估方法,找出不同節段的問題,歸納出具相關性的受限位置,進行重點式處理。


我們將病人的臨床問題簡單區分為兩大部分,疼痛(Pain)與失能(Dysfunction)。在臨床上病人最大的主訴很多時候是疼痛,以至於臨床工作者在問題處理上,大部分也繞著解決疼痛打轉。然而,在OMC的觀念裡,處理疼痛並非首要,解決失能方為上善之策。在MET課程中的主課老師Carl Steels也不斷強調我們並非在治療疼痛,我們在處理的是失能問題。因為疼痛往往是由於失能問題所引發的,有失能才會有疼痛。而這點在Principle of Manual Medicine課程的時候,主課老師Lisa DeStefano也在不斷強調此事。並表明疼痛是騙子,我們要解決的是失能。(Pain is liar. We treat dysfunction.)





而就我個人觀點來看,在疼痛與失能的處理優先順序上抱持開放的想法。臨床如戰場,戰場上往往瞬息萬變,疼痛與失能的處理有時僅一線之隔。疼痛或失能應同等視之,因為我們無法想像兩者在不同的情境和條件下,誰是因誰是果,任何的線索都有存在的可能性,當然在多數情況下失能造成疼痛的因果關係是占多數的,因此先處理失能再來看疼痛有相對的合理性。例如動作模式不良導致結構失序,再進一步導致身體疼痛。然而,臨床上的變化性是相當大的,我們可以有一個指標但非絕對指標,只是確保我們在臨床上一開始便能有一個依據(Guide)去尋求我們所需的線索,再透過臨床演繹法將其歸納,並進一步解決問題。



這次的MET課程實在太豐富,在簡單總結MET的小小心得知後,也進一步拓展了對骨病學的新視野,以及臨床推理上的新觀點。在理論技術的融合上也有了新的啟發,直接與間接技術的融合不僅可行,並且也將在未來以更新一層的面貌被重新詮釋與發展出來。對此已感到無比的期待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醫療者角度談情緒密碼(二)

  在上一篇文章,我提到情緒密碼是一套相當有效而且方便的療癒工具。然而,我們應該善用工具,而非依賴工具,甚至濫用工具。在這篇文章裡我將會告訴大家什麼叫做「善用」、什麼是「依賴」、什麼是「濫用」工具。先定義說明這個三個詞。 「善用」是透過這個療法,找出導致個案的症狀和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