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物理治療與增生療法的臨床結合概念

復健治療是許多人為了避免手術、或手術後重新恢復健康而尋求的醫療方式。而隨著復健治療的知識與技術日新月異,越來越多人可在不用開刀的情況下,依靠保守治療將身體的損傷、疼痛與失能得到適當的改善,並逐漸恢復健康。提到復健治療,最主流的便是以徒手、運動、儀器三者一體的物理治療為大宗。在物理治療中,最精華的莫過於神乎其技的徒手療法,以及導正人類返璞歸真重拾健康的運動方法。然而,這次的主題中除了物理治療之外,要介紹另一種強效的再生治療技術...「增生療法」,並且如何將物理治療中,最精華的徒手整合運動治療方法與增生療法,在臨床上實際的結合應用,相輔相成,讓病人在有效率且較全面的治療下恢復健康。


增生療法:
「增生療法」是一種將可刺激身體組織重新增生修復或富有生長因子的溶液,透過注射的方式打到損傷的肌肉、肌腱、韌帶、軟骨的一種療法。並且廣泛的應用在脊椎與四肢的肌肉骨骼疾患(肩頸痠痛、下背痛、五十肩、網球肘、小聯盟肘(高爾夫球肘)、退化性關節疾病、肌腱炎、韌帶扭拉傷、足底筋膜炎等...)。在美國1930年代Dr. Hackett (增生療法之父)所發展出的一套完整的評估治療系統,據文獻統計接受增生治療後,有82%的患者得到顯著的改善。


以結構系統來說,關節的穩定是重要的基石,沒有穩定的關節將可能影響重要的功能系統(如一般日常身體活動、運動等...),當結構與功能都出現問題時伴隨而來的問題就是組織受損或狀態異常。當然,也有很多情況是組織受損後,造成結構與功能的問題。然而,就關節不穩定來說,經常伴隨著兩種系統跟著出問題,便是韌帶系統與肌肉系統,當它們一旦受了傷便很難修復,尤其是韌帶系統的修復是更加困難的。而「增生療法」便是直接針對這些受傷的組織進行治療(尤其是韌帶、肌腱與軟骨),刺激損傷的組織修復。


增生療法所注射的溶液主要程分為高濃度的葡萄糖,此外,也會添加維生素B12或維生素C,或少許麻藥以減少痠痛感,但絕不添加消炎藥(如類固醇),因為那將會抵消增生療法的效果,所以絕不會也不可添加。而另一種增生療法的成分為自體血小板 (PRP),透過抽血在經過離心之後,萃取出高濃度的血小板(血小板是身體內部一種相當強效的生長修復因子),然而因為是自己的血小板,所以不用擔心有排斥反應或是血液感染的問題。另外還有增生強度比高濃度的葡萄糖高,僅次於血小板的高濃度血漿 (PPP),同樣具有對組織修復相當好的效果。



因此,增生療法主要便是透過注射這些天然物質,啟動人體的修復機制,促使人體組織修復。但也曾有人詢問,葡萄糖為何能促使組織再生?據實驗證實,葡萄萄增生治療可吸引纖維母細胞,啟動自我修復的反應,促進韌帶與軟骨的修復。同時葡萄糖會與細胞的蛋白結合,形成身體的修復訊號,也可用以治療疼痛的神經,停止神經的疼痛訊號,由神經帶來修復的作用。


此外,增生療法也可針對受壓迫刺激的神經(神經解套治療)與沾黏緊繃缺水的筋膜做治療。透過以低濃度葡萄糖注射,將受壓的神經鬆開,將沾黏緊繃的筋膜一層一層打開,不僅對病人當下的強烈疼痛有快速抒解的效果,也對組織修復有正面的效益。
而且為求注射時可以更精準更安全的,打針打到受損的組織和目標位置點,醫師也會以超音波導引注射的方式,精準地打在目標組織上,而不至於偏差。



物理治療結合增生療法的應用:
增生療法能重啟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透過注射將會刺激使局部組織產生發炎反應,以促使代謝掉原先造成疼痛的組織,同時也是啟動組織修復的第一期即發炎期。一般透過溫熱敷,會使其局部循環增加,使藥效更好,也可減少注射後的痠脹感(注射後的痠脹、痛感,一般持續時間短則一天,中則兩到三天,長則五天至一週,但會隨著時間逐漸減輕。)。然而,除了溫熱敷之外,使用正確的徒手治療與運動效果將更勝於溫熱敷所帶來的效益(三者皆執行會更好)。


在徒手治療中可以針對骨骼關節、肌肉、肌腱、筋膜、血管、淋巴、神經、內臟、經絡等去做處理。各式的徒手治療方式非常多,在此就不逐一做介紹了。但無論是哪種徒手療法只要評估診斷對了,治療策略對了,都能深有其效 。在運動訓練上,中軸與四肢的核心訓練非常重要。人體的關節之所以可以維持良好的穩定,主要是由於肌肉系統與韌帶系統的穩定維持,一旦當其中一個系統出了問題,另一個系統便要獨挑大樑,而一旦兩個系統都出了問題,那病人的疼痛與失能問題將會更難解決,或是需要更久的時間修復自癒。許多時候人們的韌帶系統受傷、鬆弛或不夠強壯,深部的核心肌群就扮演了極為重要的穩定角色。而適當的運動訓練不僅可以強化深部核心,以此協助穩定韌帶的功能,使韌帶得以有時間好好修復或修復的更好更快(透過增生療法),還可以透過改變大腦,修正人體的動作模式與慣性姿勢,使病人不至於繼續使用不良的姿勢或動作方式持續刺激受傷的組織。另一方面,在臨床上經常被問到或遇到一個常見的問題......
當病人今天來同時要接受增生療法與物理治療時,應該先打針(增生療法),還是先做物理治療(徒手治療或運動)。
我的回答一般是,需評估病人的狀況,根據不同人的狀況,先後會有不同。但一般情況下是打針或物理治療誰先誰後都可以!

情境一、先打針(增生療法),再做物理治療(徒手治療或運動)。
解:
打針之後很多人當下會感到酸、痛、脹等發炎反應,因此,適當的徒手治療可以達到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淋巴循環,使組織中的代謝廢物排除,營養得以進入,有利於組織修復得更好更快(加乘增生療法的修復效果),發炎產生的不適感的持續時間縮短,甚至當下解除,讓病人的舒適度增加。此外,透過徒手治療的方式將打針後,產生發炎疼痛的神經訊號源關閉,也是一個相當強效的方法。如果能使病人在相對較不痠、脹或痛,或相對舒服的情況下,使組織更好修復或修復的速度加快,這不僅是件令人愉快的事,也達到醫病雙贏的結果。

情境二、做物理治療(徒手治療或運動),再打針(增生療法)。
解:
有些人在打針後所產生的發炎反應太過強烈,有時會影響徒手治療的操作,有時會影響治療過程中的回饋判斷,甚至因為太痛根本無法專注在身體回饋與動作訓練上,因此,會建議溫熱敷之後直接休息。或是經歷過打針的痛後,自覺沒有心力在接受徒手治療或進行動作訓練,也是建議溫熱敷之後直接休息。又或是在打針前,有些結構或生理狀態應該先予以調整之後再行注射,會使生長修復的狀況更好。一般便是在上述三種情況下,會讓病人做物理治療(徒手治療或運動),再打針(增生療法)。


物理治療的應用原則:
如果今天透過評估在治療上的取向將以關節鬆動術(Mobilization)或更強力的關節鬆動術(Thrust)建議在打針前施作。目的在於先將結構復位後,再對相關的韌帶進行增生注射,效果更佳。除此之外,其他針對肌肉、筋膜、神經、血管、淋巴、內臟、經絡等的徒手治療方法則比照上述的兩種情境做應用。


而運動訓練與動作矯正也是比照上述的兩種情境做應用。但多數的情況下會建議在打針前執行,或是打針後休息幾天,待發炎反應過了,再執行運動訓練與動作矯正。如此一來,不僅在動作評估上會更準確,病人也不會因為當下打針後的不適感,無法專注遵從動作口令與執行動作。

結語:
造成人體的病痛與失能的成因非常多,無論從哪一個身體的組織或系統(肌肉、肌腱、韌帶、筋膜、骨骼關節、軟骨、內臟、神經、經絡等)為主軸切入,最終依舊會回到一切問題的本質。臨床上常見的謬誤是,專業人員往往只專注於處理某一個或兩個組織或系統,然而人體的複雜度很多時候是超出人類自己的想像與認知。人類所開發的每一種治療方法,往往只能處理70%以上的病人,而以問題改善程度來說,往往都會進步到一個瓶頸的程度就難以再往上進一步改善,此時,思考瓶頸的原因與變更臨床處理策略便是專業人員的首要任務。


很多的臨床瓶頸或困境,往往來自於兩種情況。其一,醫者本身的能力精熟度與經驗值,其二,堅守特定的理論、想法與思維模式,永遠繞著同一套治療系統或組織在處理和看待臨床問題。前者易解決,只需要透過不斷的學習與練習便可改善。後者則不易解決,而且也將侷限了專業人員的眼界與判斷力。人們相信眼見為憑的事物,但更要相信,有時眼見不一定為憑。人類之所以天生下來會存在著理性的判斷與感性的直覺(感覺),意識、下意識與潛意識,都是有原因的,只有在它們被啟發之後,並彼此間相輔相成,達到一個良好的平衡,人才能在處理任何事物上得到更好的結果。因此,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必須一直在做學習,任何的學習。當然也包含了學習找到最佳的平衡。在古代儒家的說法中,也就是中庸之道的概念。


以上的文章將增生療法與物理治療結合增生療法的應用作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在徒手和運動物理治療中,還沒有有效的方式可以治療韌帶與軟骨的受損,而增生療法則完全彌補了這個部分,而且更加針對韌帶系統與軟骨的部分做有效的治療。而光只是打針也無法強化變弱的肌肉與失衡的肌群、改變大腦中的動作模式、過度受限與失序的關節狀態、緊繃的內臟筋膜、氣血失調的臟腑經絡等。但兩者間的結合應用漂亮的詮釋了截長補短,相輔相成的結果,而且更有療效加成的效應。期待未來持續的整合與進步,也希望有更多時間可以做更多相關的臨床心得與分享。






圖片來源:
https://www.caringmedical.com/wp-content/uploads/2014/03/Prolotherapy.3D-anatomy.png
https://www.caringmedical.com/wp-content/uploads/2014/03/Prolotherapy.3D-anatomy.png
https://i.ytimg.com/vi/Vpqaf69Q9TQ/maxresdefault.jpg
https://www.darencademy.com/images/backend/article/e21fe8e0bc41dddadc3af1d508af538d.jpg
http://s85.youmaker.com/other/2015/7-18/oth132873662bdf60100e5354fa29ea0808bdbb691a10850.jpg

從醫療者角度談情緒密碼(二)

  在上一篇文章,我提到情緒密碼是一套相當有效而且方便的療癒工具。然而,我們應該善用工具,而非依賴工具,甚至濫用工具。在這篇文章裡我將會告訴大家什麼叫做「善用」、什麼是「依賴」、什麼是「濫用」工具。先定義說明這個三個詞。 「善用」是透過這個療法,找出導致個案的症狀和問...